旅游中的保健与旅游常见病的防治与急救(二)


 

()晕车

    晕车、晕机、晕船者旅行前不应饱食,需服用药物(最好让其服用自备药或医生提供的药);可能时让其坐在较平衡的座位上,长途旅行中游客晕机(车船),导游人员可请乘务员协助。

()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大汗、口渴、头昏、耳鸣、眼花、胸闷、恶心、呕吐、发烧,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人长时间地处在曝晒、高热、高湿热环境中容易中暑,所以盛夏旅游,导游人员在带团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游客长时间地在骄阳下活动。若有人中暑,可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天衣领,放松裤带,可能时让其饮用含盐饮料,对发烧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要的防暑药物;缓解后让春静坐休息,严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疗后立即送医院。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其症状是上吐下泻,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潜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发现游客食物中毒,让其多喝水缓解毒性,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食物中毒都由饮食不卫生引起,导游人员应带领游客在定点餐馆用餐,并随时提醒游客不要食用小摊上的食品。

()骨折

    游客发生骨折,须及时送医院救治,但在现场,导游人员应做力所能及的初步处理:

1、止血。有人骨折,应及时止血。止血的方法常用的有,手压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在伤口靠近心脏一侧压迫血管止血;加压包扎法,即在创伤处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带法,即用弹性适度,即用弹性止血带绑在伤口近心脏的大血管上止血。

2、包扎。包扎前最好要清洗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绷带的结口不要在创伤。

3、上夹板、就地取材上夹板,以求固定两端关节,避免转动骨折肢体。

()心脏病猝发

    游客心脏病猝发,切忌急着将患者抬或背着去医院,而应让其就地平躺,头略高,由患者亲属或领队或其他游客从患者口袋中寻找备用药物,让其服用;同时,地陪应动到附近的医院找医生前来救治,病情稍稳定后送医院。

()蝎、蜂蜇伤,蛇咬伤

    若游客被衩蝎、蜂蜇伤,导游人员要设法将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后用肥皂水,条件许可时用5%苏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伤口,服用止痛药。导游人员、游客如识中草药,可用大青叶、药荷叶、两面针等捣烂外敷。严重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蛇咬伤处如在手臂或腿部,可在咬伤处上方5厘米-10厘米处用一条带子绑住,但不要切断血液循环。在医疗人员治疗之前,用肥皂和水清洗作处或用消毒过的刀片在毒牙痕处切一道深约半厘米的切口,切口方向应与肢体纵向平行,然后用嘴将毒液吸出吐掉。

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解读

旅游法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法律。由于旅游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广,涉及部门多,很难针对不同类型旅游活动单独立法,只能采取综合立法模式。旅游法共设10章112条,除总则、附则之外,分别对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做出规定,涵盖了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的内容。


旅游中的人身安全注意事项

人身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为的和自然环境的。其中人为因素又可分为旅游者自身因素和他人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主席令第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4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旅游中的保健与旅游常见病的防治与急救

旅游有助于身心健康,为了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在旅游中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防病。为此旅游前要做好各种准备,旅游中要积极进行自我保健,防止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并学会防治一些小病和常见病,遇到事故要能做到处乱不惊,遇事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