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之春

十堰之夏

十堰之秋

十堰之冬

十堰美图

大美十堰

上津古镇

上津古城简介:中国筑城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夏禹时期,古籍《博物志》云:“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此城廓之始也”。《吴越春秋》对城池的作用更给予了高度概括:“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上津古城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古城形同朝靴,亦称“靴子城”。因城外植柳连绵千亩,以护城池,人称“柳州城”。古城东西跨262米,南北跨306米,城围1236米,高6.8米,内设9巷,意寓“长治久安”。城“设五门—东曰连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门,以便民”。因原系土城,“建立廨署”。至明朝中页,上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倍增,加之土城相继坍塌殆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上津知县曾槐,判薄张治莲等禀奏上级,拟修新城(即现城垣),至明嘉靖三年(1524年)秋告成。明末,部分城垣毁于战乱,清顺治七年(1650年),知县顾来初兴工复修。清嘉庆七年(1802年)又全面复修,是今古城大砖印有“嘉庆七年”“上津公修”字样。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四川农民军首领兰二顺攻取上津,拆毁城楼。解放后,城墙雉堞、拆毁殆尽,墙垣相继坍塌,护城河全部淤塞。一九六四年夏,金钱河洪水泛滥,将城南角冲毁10余米,后即复修。一九九二年古城玄武门顶部断裂,经国家拨款,镇政府组织当地工匠复修。二○○五年,上津镇投资80万元将古城北门至大西门城墙修复。二○一二年,为把上津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上津镇人民政府制定了《上津历史文化名镇古城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总投资2500万元,对上津古城进行全面复修,使上津古城成为湖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县级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文物总局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